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无锡马拉松、石家庄马拉松、嘉兴马拉松……近期,随着天气转暖,多地马拉松赛事鸣枪起跑。据不完全统计,清明假期期间,全国举办了9场马拉松,整个4月马拉松赛事将超110场。马拉松赛事规模通常在几千人到上万人不等,成功保障一场马拉松赛事,对于物资保障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近年来,各物流快递企业纷纷布局赛事物流,通过创新仓储模式、运用智能设备等方式全力保障马拉松赛事物资运输平稳有序。
物资专仓实现“公里级”存储
2024年11月17日8时,2024武汉光谷马拉松正式开跑。2.3万名选手从华中科技大学出发,开启属于他们的拼搏。然而,另一场“接力赛”早已在这里悄然开始,数十万件物资、100多辆物流车、100多名工作人员于当日1时陆续抵达。
“马拉松赛事点位多、物资容量大,我们要根据赛程中的点位来规划仓储的面积及方案。”京东物流湖北武汉综合B仓1号库负责人陶晶介绍,“光谷马拉松一共20个补给点,每个补给点的物资也不同。比如,5公里处的补给物资包括矿泉水、能量棒,21公里处的物资则是面包、牛奶。于是,仓储部分也被划分成20个小区域,用来存放对应物资,这样‘公里级’的分区存放也会显著提高后续的运输及卸货工作。”陶晶分享道。
京东物流存衣车保障厦门马拉松赛事。王蕊 供图
据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京东物流已服务2024北京马拉松、2024成都马拉松等多场赛事,凭借着服务赛事的经验,京东物流创新推出了“物资专项保障仓”,并按照马拉松沿途的物资补给点位进行“公里级”存储及运输,确保物资装卸效率。
选手存衣车也是物流企业为马拉松赛事提供的一项特色服务。为了减轻参赛选手的负担,提升赛事的整体体验,比赛前选手可以在起跑处将衣物、个人物品存放到存衣车上,比赛结束后凭借号码牌在终点即可领取。
面对数千甚至上万名选手的储存需求,包裹如何实现快速存取?菜鸟结合自研的智能灯条技术,有效提升了选手存取包的效率。“在存包时,志愿者将选手信息、包裹和灯条进行绑定;取包时,只要扫描选手号码布上的条形码,灯条闪烁发出鸣叫,帮助志愿者找到包裹。这一方案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避免二次分拣,降低了志愿者的劳动强度。”菜鸟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人设备提供安全保障
在无人设备快速普及的当下,各地马拉松赛事也尝试选择使用无人运输设备用于赛事保障。
在今年嘉兴马拉松、南通马拉松、武汉马拉松中,一辆辆无人车在不停地“奔跑”,为补给点及时送去物资。“为了保障马拉松赛事,顺丰此次启用了6辆物资运输无人车,用于赛事补给点物资短途接驳运输任务。”嘉兴顺丰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国玲介绍道,无人车配备了全新的换电系统,能够在30秒内完成换电,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无人车还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能够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将饮用水、能量补给品精准送达指定地点。
顺丰快递在嘉兴马拉松赛事使用无人车用于短途物资接驳。汤蕾 供图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物资运输无人车一次能载运1400瓶饮用水,每天能来回跑50多次,相比传统人工运输效率提高了5倍。
除了无人车应用,无人机配送也为赛事保障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今年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上,一架架无人机正在空中往来穿梭,实时监测赛道情况,第一时间预警、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我们这次主要负责运送物资和急救设备等。在原有的应急救援保障基础上,指挥中心发出指令后,我们还会立即调度无人机挂载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飞往目标地点,进一步缩短救援响应时间。”杭州韵鸢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增值服务助力选手“空手跑马”
3月23日,来自安徽的王女士参加完武汉马拉松后,选择在终点处将参赛物资直接邮寄到家中。“终点处就有快递邮寄点,简直不要太方便,这样我就可以轻装游览武汉,更加轻松。”
据了解,针对马拉松选手的寄递需求,京东物流、顺丰、申通等企业在马拉松比赛终点处设置了多处便民寄递点,提供免费奖杯刻字以及“跑友专属大额寄递折扣券”,让选手在赛事结束后轻松返程。
此外,相关物流快递企业还针对马拉松赛事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让选手得实惠更省心。
在上海马拉松赛场,选手们还可将参赛使用的衣服、跑鞋交给京东快递小哥,通过京东服务+的洗衣工厂洗净后再寄回家中。在厦门马拉松赛场,京东物流则联合主办方和爱回收开展了赛事环保回收活动,在现场设置了智能回收机,选手可携带旧衣物投入智能回收机,践行环保公益、助力旧物循环再造。
顺丰则联合锦江之星推出了“汉马专属住宿计划”,为外地跑者提供行李“门到门”配送服务。选手入住后,行李可一键寄送返程,实现“空手跑马”。
在延伸服务中锻造物流新优势
从2025重庆马拉松到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再到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赛事物流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红火的赛事物流市场,既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对企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与普通物流相比,赛事物流对时效性、精准度和应急能力的要求更为严苛。一场国际赛事往往涉及数千类物资,小到运动员的定制装备,大到数吨重的赛事设施,都需要在特定时间精准送达指定位置。更复杂的是,赛事期间还可能面临临时调整赛程、紧急补充物资等突发需求。这要求物流企业不能止步于“送货上门”,而需深度融入赛事运营体系,提供从前期方案设计、中期智能配送到后期物资回收的一站式服务。
延伸服务链条,关键在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创新服务模式。物流行业竞争已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企业需跳出传统思维,将服务触角向上下游延伸。比如为赛事方提供物资管理数据分析,帮助优化采购计划;或结合低碳理念设计可循环包装方案,这些差异化服务都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更大视野看,赛事物流只是行业转型升级的一扇窗口。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展会物流、医疗器械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细分领域同样面临从单一运输向综合服务转型的课题。这要求企业既练好内功,加强智慧物流技术应用;又善于外拓,主动对接客户产业链需求;政府部门也需完善行业标准,支持企业服务创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机遇的窗口永远为有备者敞开。当赛事经济的“聚光灯”照亮物流行业,企业更应抓住机遇,以服务创新打开发展新空间。从运输服务商升级为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样的转变不仅能为重大赛事保驾护航,也将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中国交通报
欢迎扫码丨关注我们